于是连续三天都是早上6点半左右自然醒来,无论晚上几点睡。所以今儿晚上得努力一把压着自己11点去躺下。
这次比赛拿到第一,内心里对自己还是有些许肯定的。最主要的一点是,在意识到团队的前行方向有些与自己预期不符时,自己还是能试着用一种可以让更多人接受的方式,把自己的concern给仔细地提出来。而且,一次不行,还可以再多提几次。只要大家把心都放在事情上面,终究还是会有很多机会来改善的。
还有很多很多东西值得去写。但是20分钟后还需要去组织一个来访老师的会议。
其实还是有些疲乏的。
需要去游个泳,蒸个桑拿,放空一下脑袋。要不然自己就又会累到无法管好自己了。
free style的思路如何可以系统化
在练习case的时候涉及到了这个点。这算是值得仔细思考和分析的:
一方面,是一种个性和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在重复性上不易实现的软肋。
系统性的free style?
可又有几人好好读书了
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备注说是百年孤独里面的。
一时狐疑。记忆里并不觉得范晔的翻译文风里会有这样木心的语调存在。于是去搜了一圈。
知乎里还是有很多考究帝的嗯
========
这句话不是《百年孤独》里面的也不是《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面的。这句话最早出自天涯论坛里面的影评——灿烂,用寂寞偿还——《她比烟花寂寞》灿烂,用寂寞偿还——《她比烟花寂寞》 然后被人发表在豆瓣读书《百年孤独》的笔记里 百年孤独的笔记(3045),然后在14年世界杯决赛后,被体育小编拿来形容梅西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 再等就是下一个四年_2014世界杯 自此,这句话就彻底打上了《百年孤独》的标签。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86675/answer/352936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于是感慨。可有多少人好好读书了的。
人世间的多少坑坑洼洼,其实都是虚妄而至啊。
但那句话:“灿烂,寂寞来还”,说得倒确是有几分品。
忽然有点理解小北的不老歌在这几年忽然一切节奏都慢下来了。换做是自己目前的节奏,也是完全不容易了。逐渐切入一种不一样的生活节奏了。
随之而来的,还有因为庞大信息量挤压后所造成的疲劳,担心的点倒不是事情本身,反而有点儿担心自己的身体能不能扛下来。于是急切盼望着规律沉稳的秋季生活。但在那之前,还有很长一段夏路要走啊。
高空作业
36000feet算是多高呢。。。
5.1随笔
今天老板把下午的meeting cancel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坐在downtown星巴克里,原本只是简单吃个早饭,想要刷一下新闻什么的。忽然觉得可以稍微缓一缓,捋一捋事儿。
这些日子发生了的众多事情,大大小小的,且都是始料未及的事情。有时候会觉得这样紧凑的安排是否在遵循某个剧本。但这个剧本又是充满了选择,而我,又是一个善于发现多种选项,以及挖掘乃至创造潜在选项的人。
一面要遵照游戏规则,一面又试图在开发挖掘和创造新规则。
如果说,真有什么剧本的话,殊途同归的重点都是一致的。而过程可以怎么走,对于有限能力的我来说,所充满的可能其实反而是无尽的。只是,对心灵的考验实在是不易。
回到村子的第一天,昏睡了9个小时,第二天,也是足足睡满了7个半小时。而且明显感觉到身体上从生理到心理遍及的焦躁。都市的节奏,以及自己对自己push的节奏,像是急火烫油,兹啦啦地爆炒了一下。回到村子里的缓慢节奏,让自己再重新找到根基。然后还是得继续做事儿。
可能和城市也没有绝对的关系。即使是在纽约,也有可能可以calm down,专注在有限事情上,来完成一些工作。自己其实最开始学着投入做事儿,反而是得益于8年前在纽约时写文章的经历。
所以,这么看来,焦躁的不是城市,而是自己的心境。生活的把控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这里的提升不是说对自己进行压榨,而是更合理,更为长期地去维系。长流细水穿石壁而不是一时山洪朽岸堤。但问题还在于,我依旧会受到外界对自己的影响,会留意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这是个很tricky的点。需要用到他人的视角,来像磨刀石或是锤头一样打磨锻造自己,但这样就势必要在心性上放开一些,去感触他人,也或许会受到对方的一定影响。如果封闭起来,无视他人的视角,虽然说极端安全,但是反而丢掉了许多成长提高的机会。独断专行的模式,适用于一些天才。但我并不属于那一类型的天才。但这个度如何去把握,以及如何控制,窗口如何开放,又如何在其中保持着自己的内核。这只能靠自己进一步跌跌撞撞了。其实有点儿怕,但是其实是未尝不可的方法。因为终究,落到实处,还是要看人具体做了什么样的事情。自己的做事,以及对方的做事。 做事。
另外,新近认识了许多人,以及,惊讶于失联多年的老友居然破天荒地发了朋友圈。想了一下,只敢点个赞,不敢多打扰。而对待新朋友,大多时候,也是,不敢多打扰。
乐衷于看人的我,逐渐走向收敛。未来的人际会是怎样?有些清淡地觉得,怕会越发难以浓墨重彩,即使存在一次深刻点儿的交集,但是轨迹重合度怕也难进一步加深。这世间还有多少人和我类似?即使是类似,又会有多少程度?这里的类似与程度,倒不是说爱好啊性格啊什么的相似,而是一种真诚的程度,一种愿意去坦诚交流的诚恳,撇去功利性的诚恳。而换念之,我又如何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我的想法,感受到我的诚意?仅仅只是一两句话,你让我自己,都还是会在心底设防的。
就,还是交给时间吧。
生命是有限的,有限,这反而解决了很多问题。这真好。
忽然想到了,如果一个人会比较mean,那么,那个人内心的不安全感怕是极强的。生物啊生物啊。可爱的人儿。
从漫威世界里可以带回到这个世界的点点滴滴
严重剧透。属于剧情思考的影评,请各位慎重点开。
纪念一下人生第一次早起去看早班电影,7:45到影院时,已经坐满了人。原本担心状态不好,前一天只睡了4个小时,会不会犯困。终于果然是多虑了。第二大道31街的影院,IMAX2D。座位居然出奇的好。
三个小时的时间,一顿饱饭。打完嗝,让我稳一下,看看如何去从一个侧面去记录这一笔人类文化史上的浓墨重彩。
———-
我觉得好的电影始终超脱不出“人”的本质但也是局限。所以在开篇时,直接以鹰眼作为切入,一瞬间就get到了后面可能会发生的场景。导演算是很残忍。用了两个交错视角,让鹰眼没有能够捕捉到任何一个家人流逝消散的瞬间。也就是说,鹰眼,其实是从头至尾没有看到这个世界的一半被抹杀的迹象。
这个点很有深意的地方在于,鹰眼选择卸甲归田,隐居桃源,其实也是选择不去看一些其实存在着的事物。并不能说这是什么坏处或是不对,只是一种选择的视角或是生活方式。合情合理。但是,导演给了这么一个残忍的消失方式,让他原以为很保险地守着家人的方式,其实自己无法把握真实命运的侵袭。这让我想到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所扮演着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行为。这也是,在我的视角里,全篇讨论的一个核心: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英雄模式,和笨拙的利他主义者的英雄模式。这仿佛是把社会一分为二,但又无比协同地走到了最后,也都各自在领域内做出了牺牲。后面可以再继续讨论细节。
鹰眼的生活选择其实无可厚非。与此相对应的,是蜘蛛侠的主旋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可是,生活该怎样的去看待?而且,鹰眼也并不是逃避。包括后面的钢铁侠。
还是按照影片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讨论这部伟大的剧吧。因为前后呼应与铺垫做得太好,每一个视角都可以拿出来作为一个思考点来深挖。我还是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大约再敲半小时,至少不超过2点。
漫威很小心翼翼。最bug的存在即是惊奇队长,所以尽可能限制了惊奇队长的功能。关键,但不抢戏。这个节奏拿捏得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在以迅雷不及掩耳话唠之势直接秒杀了灭霸之后,剧情居然神一般地引申向了类似暮狼罗根的效果。画风切换到了现实生活。每个活下去的人,都仍然需要找寻活下去的意义。这虽然是这种英雄片需要升华主题的方式,但是在开篇不多久便切入,实在是让人有点猝不及防。但是,无论是罗根,还是漫威,终究选择尘埃落定的方式,都是回归了生活,回归了生命的本质。但是漫威显然还不想局限在此。
小老鼠拯救世界,看起来很有些冰河世纪的味道。我是觉得,这里的可以调侃的梗在于上帝是否掷骰子了。并不得知作者的意图,是为了致敬迪士尼,还是为了致敬随机性,又或是在致敬其它什么。但是衍生出的希望,其实也是有很多其它方式来操作的。因为之前那辆面包车停放的空地。收理人员本应该在收纳时做一些检查才合理。但这里不去讨论合理性与否。也就是说,其实希望是和生命一直绑定着的一个主题。活着,就总归有机会发出些光亮来。但这里,就会想到昨夜和朋友在地铁上讨论的,如何定义社会性的生命和生理性的生命。这个话题姑且不衍生下去先。
索尔无疑是一个类似于多元宇宙中年蜘蛛的点睛之笔。他,真的是为了这部剧贡献出了最闪亮的一笔,几乎!我想用一系列词汇来试着描绘看到时的惊讶,却始终无法用语言来阐述其体现的真实。一部飘在空中的剧,一个活在神话里的人,终究双足着地,经历着我们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这不单单是一种代入感,更是一种将现世戏剧化的一种魅力。我写到这里时,几乎无法继续去写这篇影评,感觉再多去挖掘,会伤害自己二刷的投入感。
我还想简单讨论两个点:1)我一直觉得,美队和钢铁侠是漫威作者们希望的人类发展的一个终极。美队是人类里面神性的极限体现。这是从复联2里面,略略撼动了锤子的那一刹那,我所感觉到的。人类的精神一直在发展。当然,“肉体是供奉精神的圣殿”,所以漫威给了美队一个如此的身躯作为前提,精神的成长略微缓慢了些,但是终于还是实现了人类终极的神化。而另一个,则是钢铁侠。很有意思的一点,在复联3和4里面,只有三个人用了手套:灭霸,班纳博士,和钢铁侠。这三个人的共同点,是三个科学家。如果这么看,其实对待手套的理解,宝石的理解,最终都试图用了一系列的方式来得以分析和解读。无论是玄学,还是科学。或是精通二者的奇异博士。这让我感觉到一种思考,即,对待科学的掌握,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而版纳和托尼,又是两个不一样特点的科学家。一个是投身科学的班纳,另一个则是借助资本结构凌驾于社会顶端的托尼。隐隐之中,也凸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却又因为交流顺畅而让这两人的关系更甚于其他人。
2)关于爱。爱的定义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丰富多元。亲情,友情,恋情,小爱,大爱,博爱。这些点完全没有露骨地提到,但是因为讨论到了生活,而生活就是构筑在多种爱的基础上。或强或弱。此外,还想讨论的点在于,美队和钢铁侠的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来源,一个是建立在利他和个人道德准则为基础的理想主义情怀,所衍生出来的属于人类的一种爱的方式,另一个则是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出发点,再在后期发展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一种爱,比如托尼早起对方案的拒绝源自自己的小爱,随后衍生出对待皮特帕克的责任和关爱,再在最后身为钢铁侠的人类的责任升华。
我起初还有几秒钟想,如果不用手套,其实说不准也能打赢。但瞬间就意识到,不,如果是现实的话,那么一瞬间一定会有一个人不会瞻前顾后而是本能地去第一时间做出选择。用手套,或许是最好的方式。但是我原以为会让班纳来收尾,但是编剧终于还是非常严肃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托尼。
无论哪种方式,殊途同归,最终属于人类的爱,其实是这样的一致。导演编剧的乐观积极,但是也不去恶搞煽情。用这样的方式来启迪一大批民众,想必是再好不过了吧。
而编剧真的非常善心,给了每个人一个生活,和归宿。黑寡妇和卡魔拉,看起来虽说让人有些揪心。但其实,她们各有其心安之处。
忽然想到了令人心疼的邓布利多。
—————
觉得好饿。这篇影评不知道得花多久写完。
因为可以针对每个角色进行讨论,因为实在是太鲜明了,也太有意义了。
关于AI来算组装
李小微回国安顿好之后,在128C家群内高声呼喊着python和编程的重要性。做机器人的展瑞用的c++,蕾蕾和阿乾做算法和EE的好像用其它什么。
事实上,计算资源现在极大丰富,如果不用起来实在是有些浪费。而诸如挖矿这种事情也已经早就被玩透了。Hadoop之类的也在前些年听很多做计算机的人讲过。
倒是在看Katie Bowman计算出黑洞的图片时,被inspire到。介于极大和极小之间的我们,创造出了计算机这样积攒了人类智慧的工具。其实是新时代的放大镜和望远镜,可以帮助我们去合理地观测这个世界。
然后就想到,其实用AI对图片分析的原理,其实或许可以用在基因组的组装上。算法上甚至可以类似。而且其实从二维信息降维至一维,理论上来说计算方式可以更简单一些。
于是去找到了一些文献,集中发表于2018年年中至今。数量不多。深度其实也有限,which is really nice to me,对于我这种计算练习量完全不够的数学盲来说,可以消化一下。
基本思路应该是:就目前自己已经收集好了的线虫的基因组,可以从线粒体基因组先着手,构筑数据库,找到合适的深度学习模式,来对数据库内的基因组的模式进行学习。然后喂食自己测序的reads。再在不使用任何seed的情况下,让其进行自行组装。得到产出。期望产出结果可以和现有的组装工具相matching,novoplasty。
然后基于此,对其算法进行改良,来考虑全基因组的组装。
问自己:现在似乎已经有了一些training软件,来进行基因annotation。如何看待你自己的idea和现有的training模式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我在想:annotation的模式,是根据AA序列的相似性,寻找核心功能区,然后做进一步分析。而assembly的模式,是集中在DNA信息上的。(考虑错排,一些插入位点的忽略或采纳)
做控制的他们,提到的反馈机制。在实际编程里用到。那么在生命遗传过程中,也或许有类似的机制吧。
如果要做这样的构架,该怎么去做。行动力才是王道。
可以把自己封存多年的github用起来了嗯。
跟土地的联系
“很多人逃避自己来的一个路,来的一个方向,尽量地割断自己跟过去的联系,我自己就不喜欢这样。我喜欢用一个词,我真的是有‘农业背景’的一个导演,我相信很多艺术家其实都有这个背景,而且整个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农业背景,为什么我们要抛弃这个东西?所以我自己有一个信条,就是不愿意隔断自己跟土地的联系。”——贾樟柯
见识过光怪陆离的人群之后,对持有这种论调的导演,好感度倍增。回头想想他的天注定和山河故人,觉得这个时代还能有这样的记录者,真的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但其实,总归会有这样一个人踩着泥土地站出来的。我依旧充满乐观。又或是,其实是会有这样一群人的。
想到了相亲相爱里,长守在农村里的老奶奶,却说着那样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其实,没有任何违和感。
踩着土地,也能够得着天。不需要乘飞机。
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巴别塔。
身体的事情,其实是没有小事儿的。好比以前总理说过:外交无小事。
这其实是两个不同尺度的问题,一个是对自己负责。另外一个,则是因为各国背后所代表的人群体量之巨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为自己的所代表的人们负责。
不知道为什么会忽然想到这一点,也不大清楚为什么自己会脑洞地把这两个点拉到了一起来。也不大清楚自己为什么在看到今天的lab meeting cancel后会瘫懒在屋子里不想出门。
还是得出去跑一跑。可能想躲到电影院里刷电影。回程的时候再买点儿什么吃上。出门前把accenture的申请投递掉。然后其实还有一堆事情要捋要看书学习,还要工作。
一边敲着字,一边整个人往桌子里面软绵绵地瘫懒下去~~~
最近感觉不大想说话。但是很想敲字。如果有机会可以听别人说话,也应该是挺好的挺舒服的事情嗯。
叨叨叨结束。。。干活儿去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