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半小时要去看新出的片子,大约是讲杜邦涉及环境污染的内容。应该会涉及一些法律事务和其他。于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从昨天到今天,也都不去学些什么,彻底放空两天,晚上收拾一下屋子,把衣服洗了叠了,顺手把剩下的青菜冬瓜煮一煮,争取10点左右去躺下。然后现在在这里捋一捋思路,顺手敲点什么。
先说饮食。如阿栋所说,因为长时间通过对卡路里的计算来调控饮食,以至于自己的脂肪摄入量有限。隔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不可抑制的食欲。之前似乎出现过一次,大约是一个月前。这一次则是在周三晚上从图书馆学习完回到寝室,忽然又累又饿。但不是空腹的感觉,而是明明觉得胃部是有东西在消化,但口中却特别想吃东西。于是斟酌完,吃了一把胡萝卜,又灌下去大杯酸奶。然后周四晚上,疲劳感综合涌上。题目写得很一般,感觉明显是低于自己的实际能力了(但自己在波动范围的底线没有跌出160,于是自己觉得尚且处于可以接受的模式和阶段。)到了周五,去新配了两幅眼镜,也终于觉得要好好清一清自己的状态,迎接新一轮的10套题。于是周五中午信誓旦旦地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到周六中午,坚决不学了。
这于是就是周六中午了。昨夜在大帝家和晓源明洋浙冉一起尝试了一套新的棋局。也忽然想到,其实自己也一直都很喜欢这类东西。从小学乃至中学时,就会对各种棋牌游戏很感兴趣。然后一个以战国时代为历史背景的策略型棋局,大家从规则到一局棋下来,直到半夜两点。回去睡觉,早上7点多自然醒,也自然不能就这么轻易地让自己醒了。休息什么的要彻底。一面要放宽心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面也要小心“过犹不及”。早上起床收拾完,称了一下体重,发觉并没有任何增长。心下实在宽慰不少。
我发现流水账的记录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有时候也的确不要把很多事情加上一个所谓的意义。自以为生活没有意义的人,其实都误会了对意义的解读。都妄图跳出生活来评判生活的思维,都还是太浅显了。我会偶尔想起过往遇见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也惊讶于自己的记忆力其实真的属于不算差的那种。而这真的很重要,不止一位作家提到或是表示过认同:所谓的创造力,其实都是因为好的记忆力。而几个数学家,比如斯坦福那个讲数学思维的,英国那个做统计的,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点:对当前技术的熟识,是帮助我们开拓新的疆域的基础。又或者,那个很经典的“博士阶段的研究,等同于一个圆上的一个点的微小突破”的抽象描述。我也始终觉得,个体和整体,这两者之间,其实还是会有一些有趣的共性。个人的成长,有时候可以投影到社会成长的特点上,或者,社会发展的特点,有时候可以用来借鉴分析作为个体的成长。
找到了共鸣点后,做起来,那就是四两拨千斤。这个杠杆,怎么找,怎么拿捏。经济学里面虽然微微提到过,但是永远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差不多要出发了。1:20的电影。中午买了一只350k的三明治和370k的巧克力可颂。但是可颂还没吃,也不觉得饿。于是就搁置在这儿吧。一杯薄荷味的绿茶,陪我走到电影院。结束之后就去做有氧训练。以及,这个blog估摸着再过两周,家里人就会看到了。在那之后应该就是一个契机,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翻新工作。尽量作为评论性内容的发布,而自己的日常琐碎,则会找其它的内容去安放。
隐形眼镜可以多用一用,而不是仅仅在打篮球的时候戴。感觉这说不定是件不坏的事情,对自己的视神经和相关肌肉是一个有效的调节和锻炼,也对自己的鼻梁,眼眶部分来说,是个很有效的休息。
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