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19

从漫威世界里可以带回到这个世界的点点滴滴

严重剧透。属于剧情思考的影评,请各位慎重点开。

纪念一下人生第一次早起去看早班电影,7:45到影院时,已经坐满了人。原本担心状态不好,前一天只睡了4个小时,会不会犯困。终于果然是多虑了。第二大道31街的影院,IMAX2D。座位居然出奇的好。
三个小时的时间,一顿饱饭。打完嗝,让我稳一下,看看如何去从一个侧面去记录这一笔人类文化史上的浓墨重彩。

———-

我觉得好的电影始终超脱不出“人”的本质但也是局限。所以在开篇时,直接以鹰眼作为切入,一瞬间就get到了后面可能会发生的场景。导演算是很残忍。用了两个交错视角,让鹰眼没有能够捕捉到任何一个家人流逝消散的瞬间。也就是说,鹰眼,其实是从头至尾没有看到这个世界的一半被抹杀的迹象。
这个点很有深意的地方在于,鹰眼选择卸甲归田,隐居桃源,其实也是选择不去看一些其实存在着的事物。并不能说这是什么坏处或是不对,只是一种选择的视角或是生活方式。合情合理。但是,导演给了这么一个残忍的消失方式,让他原以为很保险地守着家人的方式,其实自己无法把握真实命运的侵袭。这让我想到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所扮演着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行为。这也是,在我的视角里,全篇讨论的一个核心: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英雄模式,和笨拙的利他主义者的英雄模式。这仿佛是把社会一分为二,但又无比协同地走到了最后,也都各自在领域内做出了牺牲。后面可以再继续讨论细节。

鹰眼的生活选择其实无可厚非。与此相对应的,是蜘蛛侠的主旋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可是,生活该怎样的去看待?而且,鹰眼也并不是逃避。包括后面的钢铁侠。

还是按照影片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讨论这部伟大的剧吧。因为前后呼应与铺垫做得太好,每一个视角都可以拿出来作为一个思考点来深挖。我还是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大约再敲半小时,至少不超过2点。

漫威很小心翼翼。最bug的存在即是惊奇队长,所以尽可能限制了惊奇队长的功能。关键,但不抢戏。这个节奏拿捏得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在以迅雷不及掩耳话唠之势直接秒杀了灭霸之后,剧情居然神一般地引申向了类似暮狼罗根的效果。画风切换到了现实生活。每个活下去的人,都仍然需要找寻活下去的意义。这虽然是这种英雄片需要升华主题的方式,但是在开篇不多久便切入,实在是让人有点猝不及防。但是,无论是罗根,还是漫威,终究选择尘埃落定的方式,都是回归了生活,回归了生命的本质。但是漫威显然还不想局限在此。

小老鼠拯救世界,看起来很有些冰河世纪的味道。我是觉得,这里的可以调侃的梗在于上帝是否掷骰子了。并不得知作者的意图,是为了致敬迪士尼,还是为了致敬随机性,又或是在致敬其它什么。但是衍生出的希望,其实也是有很多其它方式来操作的。因为之前那辆面包车停放的空地。收理人员本应该在收纳时做一些检查才合理。但这里不去讨论合理性与否。也就是说,其实希望是和生命一直绑定着的一个主题。活着,就总归有机会发出些光亮来。但这里,就会想到昨夜和朋友在地铁上讨论的,如何定义社会性的生命和生理性的生命。这个话题姑且不衍生下去先。

索尔无疑是一个类似于多元宇宙中年蜘蛛的点睛之笔。他,真的是为了这部剧贡献出了最闪亮的一笔,几乎!我想用一系列词汇来试着描绘看到时的惊讶,却始终无法用语言来阐述其体现的真实。一部飘在空中的剧,一个活在神话里的人,终究双足着地,经历着我们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这不单单是一种代入感,更是一种将现世戏剧化的一种魅力。我写到这里时,几乎无法继续去写这篇影评,感觉再多去挖掘,会伤害自己二刷的投入感。

我还想简单讨论两个点:1)我一直觉得,美队和钢铁侠是漫威作者们希望的人类发展的一个终极。美队是人类里面神性的极限体现。这是从复联2里面,略略撼动了锤子的那一刹那,我所感觉到的。人类的精神一直在发展。当然,“肉体是供奉精神的圣殿”,所以漫威给了美队一个如此的身躯作为前提,精神的成长略微缓慢了些,但是终于还是实现了人类终极的神化。而另一个,则是钢铁侠。很有意思的一点,在复联3和4里面,只有三个人用了手套:灭霸,班纳博士,和钢铁侠。这三个人的共同点,是三个科学家。如果这么看,其实对待手套的理解,宝石的理解,最终都试图用了一系列的方式来得以分析和解读。无论是玄学,还是科学。或是精通二者的奇异博士。这让我感觉到一种思考,即,对待科学的掌握,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而版纳和托尼,又是两个不一样特点的科学家。一个是投身科学的班纳,另一个则是借助资本结构凌驾于社会顶端的托尼。隐隐之中,也凸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却又因为交流顺畅而让这两人的关系更甚于其他人。

2)关于爱。爱的定义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丰富多元。亲情,友情,恋情,小爱,大爱,博爱。这些点完全没有露骨地提到,但是因为讨论到了生活,而生活就是构筑在多种爱的基础上。或强或弱。此外,还想讨论的点在于,美队和钢铁侠的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来源,一个是建立在利他和个人道德准则为基础的理想主义情怀,所衍生出来的属于人类的一种爱的方式,另一个则是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出发点,再在后期发展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一种爱,比如托尼早起对方案的拒绝源自自己的小爱,随后衍生出对待皮特帕克的责任和关爱,再在最后身为钢铁侠的人类的责任升华。

我起初还有几秒钟想,如果不用手套,其实说不准也能打赢。但瞬间就意识到,不,如果是现实的话,那么一瞬间一定会有一个人不会瞻前顾后而是本能地去第一时间做出选择。用手套,或许是最好的方式。但是我原以为会让班纳来收尾,但是编剧终于还是非常严肃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托尼。

无论哪种方式,殊途同归,最终属于人类的爱,其实是这样的一致。导演编剧的乐观积极,但是也不去恶搞煽情。用这样的方式来启迪一大批民众,想必是再好不过了吧。

而编剧真的非常善心,给了每个人一个生活,和归宿。黑寡妇和卡魔拉,看起来虽说让人有些揪心。但其实,她们各有其心安之处。

忽然想到了令人心疼的邓布利多。

—————

觉得好饿。这篇影评不知道得花多久写完。
因为可以针对每个角色进行讨论,因为实在是太鲜明了,也太有意义了。

关于AI来算组装

李小微回国安顿好之后,在128C家群内高声呼喊着python和编程的重要性。做机器人的展瑞用的c++,蕾蕾和阿乾做算法和EE的好像用其它什么。
事实上,计算资源现在极大丰富,如果不用起来实在是有些浪费。而诸如挖矿这种事情也已经早就被玩透了。Hadoop之类的也在前些年听很多做计算机的人讲过。
倒是在看Katie Bowman计算出黑洞的图片时,被inspire到。介于极大和极小之间的我们,创造出了计算机这样积攒了人类智慧的工具。其实是新时代的放大镜和望远镜,可以帮助我们去合理地观测这个世界。
然后就想到,其实用AI对图片分析的原理,其实或许可以用在基因组的组装上。算法上甚至可以类似。而且其实从二维信息降维至一维,理论上来说计算方式可以更简单一些。
于是去找到了一些文献,集中发表于2018年年中至今。数量不多。深度其实也有限,which is really nice to me,对于我这种计算练习量完全不够的数学盲来说,可以消化一下。
基本思路应该是:就目前自己已经收集好了的线虫的基因组,可以从线粒体基因组先着手,构筑数据库,找到合适的深度学习模式,来对数据库内的基因组的模式进行学习。然后喂食自己测序的reads。再在不使用任何seed的情况下,让其进行自行组装。得到产出。期望产出结果可以和现有的组装工具相matching,novoplasty。
然后基于此,对其算法进行改良,来考虑全基因组的组装。

问自己:现在似乎已经有了一些training软件,来进行基因annotation。如何看待你自己的idea和现有的training模式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我在想:annotation的模式,是根据AA序列的相似性,寻找核心功能区,然后做进一步分析。而assembly的模式,是集中在DNA信息上的。(考虑错排,一些插入位点的忽略或采纳)

做控制的他们,提到的反馈机制。在实际编程里用到。那么在生命遗传过程中,也或许有类似的机制吧。

如果要做这样的构架,该怎么去做。行动力才是王道。
可以把自己封存多年的github用起来了嗯。

跟土地的联系

“很多人逃避自己来的一个路,来的一个方向,尽量地割断自己跟过去的联系,我自己就不喜欢这样。我喜欢用一个词,我真的是有‘农业背景’的一个导演,我相信很多艺术家其实都有这个背景,而且整个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农业背景,为什么我们要抛弃这个东西?所以我自己有一个信条,就是不愿意隔断自己跟土地的联系。”——贾樟柯

见识过光怪陆离的人群之后,对持有这种论调的导演,好感度倍增。回头想想他的天注定和山河故人,觉得这个时代还能有这样的记录者,真的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但其实,总归会有这样一个人踩着泥土地站出来的。我依旧充满乐观。又或是,其实是会有这样一群人的。

想到了相亲相爱里,长守在农村里的老奶奶,却说着那样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其实,没有任何违和感。
踩着土地,也能够得着天。不需要乘飞机。
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巴别塔。

身体的事情,其实是没有小事儿的。好比以前总理说过:外交无小事。
这其实是两个不同尺度的问题,一个是对自己负责。另外一个,则是因为各国背后所代表的人群体量之巨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为自己的所代表的人们负责。
不知道为什么会忽然想到这一点,也不大清楚为什么自己会脑洞地把这两个点拉到了一起来。也不大清楚自己为什么在看到今天的lab meeting cancel后会瘫懒在屋子里不想出门。
还是得出去跑一跑。可能想躲到电影院里刷电影。回程的时候再买点儿什么吃上。出门前把accenture的申请投递掉。然后其实还有一堆事情要捋要看书学习,还要工作。
一边敲着字,一边整个人往桌子里面软绵绵地瘫懒下去~~~
最近感觉不大想说话。但是很想敲字。如果有机会可以听别人说话,也应该是挺好的挺舒服的事情嗯。

叨叨叨结束。。。干活儿去嗯

回村开始进一步忙飘的生活

迅速的整理了一下linkedlin,然后又被一群小伙伴约了练一票case。打算把之前联系的练习case小伙伴数目减去一半。因为时间上实在是有些不够了。。。
花粉果不其然地让眼睛口鼻又不大舒服了。早上出门前果断吃了颗药。
睡眠当真现在进入了稳定的生物钟模式。也就是说自己的成长果然到了一个平稳的状态了么?昨夜到家4点,最后早晨7点就又醒了。然后不服气,押着自己又睡了会儿,终究八点半还是起床了。昨晚凌晨三点半开车的时候,自己眼神都飘忽了的啊可是。
开始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都说工作后,圈子会越来越小。但是我似乎是越来越大。。。但这也并不完全合我心意。因为与每个人的认识相处,也越来越流于表面。但,这依旧是有选择的。我的精力也自然是有限的。所以可以理解。但是终究还是希望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选择之下,没有任何内心抵触的去成长下去。

我有点儿好奇,如果一个人认为做一件事是不好的,那为什么要去做?这其实是是很值得深挖的内心问题。如果能挖出来,那么1)原本以为是不好的事,或许其实是好的。2)发现当真是不好的事,或许会意识到有更好的做事方式来取代。总而言之,自己会让自己觉得自己更好的吧。

毕竟,我们还是认同“好”与“不好”的存在。我们还是认同“前”和“后”的存在。我们一直都在做选择,也一直都遵循着成长的步伐。
都会成长的嗯。

4.15

晚上九点多的飞机。到村子估摸着得11点。回到住处大约是12点左右。
从上周三来,到现在,近六天的时间。前前后后充实的感觉始料未及。和Dr.Hess联系上了,居然还可以像朋友一样打交道。小组五人磕磕碰碰的,但最终还是冲进了决赛。我心下一阵宽慰,觉得已然足矣。增长的经验,其实一半来自比赛,另一半来自比赛准备。消化完前前后后一个月以来的各种心情,发现自己果然又成长了。
看来,我应该会保持着成长的心,一直成长到我的生命完结吧。这么一想,就感觉爬山的时候,眼神一瞪,嘴角一咧,嘿嘿一笑,满心儿倔强地往上爬去。
坐在Fu building里。换到了一个靠窗户的座位。旁边的印度小哥双双用着英语在交流,不用Hindi或是其它什么。
再叨叨叨些什么呢。
巴黎圣母院被烧了。
刚刚在朋友圈里翻到有人翻出了before sunset里面的一句台词,我都还能依稀记得。“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
其实如果放开思绪来宏观判断一下法国的国情和局势,其实,说句不好听的:这样让人痛心的事情早晚会发生。我一时半会儿也无法去很仔细地去详述微观个案事件的发生和宏观大局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讨论一些看似概率性的时间其实有其必然性。但大势就是这样。纵然是数千年的古迹,也终究是脆弱的。物化的事物,大抵脆弱程度都是这般不堪。
其实人们扼腕叹息的时候,不该忘记,巴黎圣母院所孕育的精神,以及借由他而诞生的无数伟大的作品。又或是,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如果只是飘渺地叹息一个物化的财富,而忘记我们从其中学到的获得的传承了的财富和知识,那对于驻足不前的人们来说,旧事物不如直接让其消逝在空中。
地球也是需要遗忘的。好比恐龙也只是印迹残存。

艺术的毁灭,最多也就是传递一下死亡,以及曾经辉煌的印记。永生的事物,本身其实就不算是具有生命。
只是,真的好可惜啊,有生之年不再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那样的瑰丽。
那么不如试试看去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瑰宝吧。

就和植物什么的很像。
如果有了养料,阳光,雨露,被庇护得很好,那么的确可以长成完整的植株,把其生命力完全展现出来。
但是,如果资料不足,材料不够,要么是长得不那么好。
或者,就要变得更加tough。

espresso的小杯子

上次开心地灌espresso,大约是16年初去捷克那儿和一大群人开基因组workshop的时候。
昨天和前天都两点半左右才睡。想来这样的生活节奏,其实内心一直都还挺期盼的
毕竟和复习学习的用脑方式不同,保持工作所需要的产出模式,和让大脑出于输入吸收模式,差别比较大。

合作,组队,和自己一个人独立关门做研究的感觉差别很大。但是自己运气不错,碰见的人儿们都和大海边你需要花上好几个礼拜才能碰见和捡到的珍珠一样。于是你蹲下身的时候有丝丝惊叹和庆幸,但是旋即,就站起身来,满怀着敬意环顾四野,看着波涛和卷云,热情的太阳和明朗的月亮,沙里吐泡的寄居蟹和御风摇曳的军舰鸟,想着:这究竟是一处怎样神奇的地方,每一处都可以让你看到希望。

于是我会踉踉跄跄地躲开冲来的海浪儿,满心疑惑却又好奇:自己是怎样一路走过来的。我回头看去,发现没有清晰的脚印,但是沿路春华袅袅,好像李逍遥走入神木林时路过的桃源村。

每个人心底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处桃源吧,在那里,用春意来形容或许都是一种狭隘,因为连四季的存在都是有失偏颇。时间变量都不再存在。维度也失去了意义。人的思维无法触及那一片袅袅境地。你所能做的,就是安安心心地臣服这一处境地。但是臣服,也其实过于谦卑。因为在那里,君臣从何而论?一切都是缓缓而至,一切都是水中倒影,一切都是无形无相,所以,如果要选择用去世俗尺度判断,那也就是说,大概率,可以感知到世俗所谓的幸福的吧:)

血液里流淌着espresso的时代啊,连脑洞都是霍金模式的。

记录在周五来临之际

最近连续有四天了吧,早晨五点多就自然醒了,也不困倦,直接翻身就起。冲澡洗漱喝热水,打点完后就开始找地儿干活。
今天早上也是如此。也没说有多累,或者其实压根儿就没有特别累的感觉。感觉能量什么的是徐徐由内向外缓缓流出,好像渗出的不是泉水,而是岩浆房里的岩浆。
估计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花粉。今年学乖了,从有症状开始就吃药。一天一颗。至少不会再流鼻水不停到出鼻血了。眼睛的刺痛感也减轻很多。
但是岩浆啥的,流淌得很慢啊。不过也希望做的事情都能茹岩浆那般可以摧枯拉朽无视各种阻挡,一点点推进。
那样子的话,慢一点其实就也还好了。
做事进度之所以不够快,是因为都是些没有个定准心的事儿。修改文章,写申请essay,跑这事儿跑那事儿的。有时候真心干不下去。
也就淡定地接纳现状,然后循序渐进地继续做事了。
本以为是周五放case,结果现在是周四中午了。周四上午多半还得和Antonio meeting。在那之前还会有一系列的活儿要干。
实在是不易呀~~enjoy m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