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September 1, 2017

读后感–与中国打交道

这种认真讲故事的书,给五颗星没什么毛病。
记得不久前在哪儿读到过:心理压力过大,或是有一些放不下的心结,可以用写作的方式来梳理内心。这种树洞理论,其实深得我心,介于我自己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整理一些情绪。可以想象但难以体会到,作为高盛领导人或是美国财长所需要承受的压力该多么大。担当起这种责任,需要娴熟扎实的基础知识,需要日积月累的社交经验,以及精心打点的人系网络。从简历来看一个人始终浅薄。但是鲍尔森周身贴满了的标签毕竟证明了一些东西。
书的看点,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作者自身的态度,既包括他对待中国的态度,也包括了他对待文化交流乃至社会发展的一个态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待生命的诚意,这让人觉得亲近和信服。另一方面,则是在他的眼中的某一个层面的真实。虽然“讲故事”这一行径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主观动作,但如今文字记录的发展,以及叙事技巧,已可以很好地反应作者的意愿(倘若希望表现真实,那么是可以尽可能的做到)
书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重点记载了作者任职财长前后所承办的几件事情,包括SED,鲍尔森基金,以及协助粤海重组,中国公司上市等。而穿插在其中的,则是中国的三届领导人。不同人物的风格跃然纸上,但融汇在具体事件的记录中。行动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各种朴实无华的记录把各个人的功过多少覆盖到了一些。故事重点扣住改革命脉,再穿插以部分工作细节(如中国目前仍未完全褪去的官僚主义色彩,或是执政过程中来自不同利益方的相互制衡),使许多故事发生得很有戏剧性但却并不荒诞。此外,作为财长,但由于工作的需要也提到了一些军事方面的行动。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缝隙,让人可以一窥美国内政的相互平衡和制约。
需要说到的一点是,这样一本书,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视角。更多地从一个领导角度,往下俯视经济全局。这样的视角的确可以给出很多大方向,有着难得的优势。然而每一步路是从脚下走起。由于对基层了解的局限,使得鲍尔森在描写中国地方问题,尤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显得十分单薄无力。对事物发展的走向预判,除了树立目标之外,更得了解自己脚下是什么路什么鞋,这样才能做出相对合理的决策。人类文明发明了经济模式和这样的运作方式,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社会运作有效,让人类前行更加稳妥快速。但是对基层百姓的了解缺失,让很多看似美好的蓝图显得不够着力。相应地,在讨论问题时,美国的基层现象也没有被鲍尔森所讨论到。反倒是在中国领导人的一言一行之中,读者往往可以从那些慎言慎行的行为里读出他们正在努力对整个社会的加深理解并以自己的方式尊重这一整个社会。
不过,这也并不能算是瑕疵。毕竟这样一本建立在国际关系视角的书,在写作的时候应该集中描绘那些它所关注的层面。细节问题仔细剖析的话,那么恐怕这本书还得再写800页吧。那时候,鲍尔森的妻子怕真的要去找些其它事情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