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uncategorized

还剩最后一门考试3/4

四门考试,刷刷刷考了三场,中间停了一天。早上现在坐在星巴克里面,想着说,稍微记录一点东西。
每次敲字儿之前都有些犯懒,但是实际写东西的时候,又还是能码字出许多内容的。这还不错。可以进一步锻炼。
三门考试,总的来说,一场比一场要来得好一些。说起来,老板的第一门其实答得是最不好的。尤其第二题,老板昨天稍微说了一下欲言又止,估计是内容有很多点没有能很好的涵盖到。留了一些空洞在那儿,需要后续工作去填补。这方面应该会在口试的时候被问到,同时作为线虫学人,应该要具备相应的素质和深度。
Antonio的考试其实得一定程度上归咎自己在考前没有能把他给的paper仔细深挖一下。所以在当天又临时深度学习了一些算法内容。但是在高压之下,也的确能够捕捉到一些细节点。只是这种捕捉的代价很大。同理回忆到了之前准备开会时的状态。
统计学方面的考试,Bridges足够仁慈地给出了最最基础的问题。然而答好的代价却不小。如何把零散的信息整合到一起去,其实是不容易讨论的。之所以对这次考试比较满意,绝对不是因为自己答题的内容,而是自己答题的态度,用很基础的方法案例,来剖析各个细节点。而不是悬在空中。踏踏实实的感觉,实在是好得很。

还剩最后一门Dr.Richards的考试。有点怕。觉得Vince平时可能不大待见我,因为我不是他的学生或下属,却偶尔占用了他实验室的资源。但是他老人家也实在是有点儿过于抠门。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能有机会进入那个zone吧。总之自己也稍微小心一点儿。此外,就是像自己近期刚刚醒悟一点,就无论什么时候,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就足够了。况且自己是个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人的人。

拼图的最后一块?或是说揭开最后的幕布

最新的一话食戟,出来之后,刷了一下。现在是十月十四号早晨,downtown星巴克。这些天断断续续会反思一下什么是真真的自己。忽然食戟里面的用洋棘的方式来强行填入个性和口味的角度,以及塔克米的从容有余。忽然一瞬间,感觉仿佛想通了很多东西。刚想说,自己似乎更明确了自己的个性和人格,拼完了最后一块图,但转念一想,全然不是这样:更多的是一种揭幕的状态。而真正的自我算是建立完毕了。自己恍恍惚惚地原以为还需要再潜入内心去寻觅,却发现已经端实地定住心海。而且,从意识到它的一瞬间开始,能感受到它开始畅快地呼吸扩展开。快快把我填满吧

什么个性?什么自我?已然在此。不要用形容词,不要用情绪描绘。我们且在未来,记录我做过的事,参与过的对话,凝神时的思考。待到根脉成熟,破土而出,枝繁叶茂时,那时候无时不刻在所展现的我就是这难以描述但不得不认可这根本无法被忽视的自我。

给寒花的书写东西

美东时间已经是晚上23点24分,刚刚和小伙伴看完IT的我其实已经躺下来了。IT是史蒂芬金写给成年人的一部童话,讲述真诚,恐惧,与勇气。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回想起还欠着的花花的文字。欠稿的恐惧,友情的真诚,以及当初给偶像花写信的勇气。加上寒花本身偶尔飙起来的杀气威风凌凌也还蛮恐怖的,说起来也很契合这部伪恐怖电影的主题。所以爬起来,打算稍微敲点儿字。

说起来,这次敲字的原因说是因为花要出一本书。然而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其实我全然不知。但我也很开心地压根儿没问是个什么样的书。只是单纯觉得:寒花要出书了这实在太棒了!于是这段日子吧,总归是在身边几个要好的朋友面前,狠狠得瑟了一下:“我有朋友要出书啦,让我帮忙写点东西。” 自己几斤几两其实也是心知肚明。但是既然自己的偶像出书且给了写东西的机会,作为鸡犬的我等即使升不了天也得逮着机会伸个懒腰矫情一下各位看官您说对吧。

生活总是奇葩的:我应该是花花的靠谱朋友里面最不靠谱的一个,因为我不认识寒花,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她长什么样子,甚至连她的星座是什么都不大拿捏得准。然而就这样,我还依然是寒花忠实的读者。当初读到她的作品之后就被吸引到了,刚好自己也是史努比和查理布朗的粉。于是,就还是很认真地去写信认识了下蛋母鸡。说起来,我自认为是一个对生活虔诚的人,坚信只要真诚地对待生活,生活一定会认真地回馈你。生活本身也总眷顾于她的虔诚者们。如果读者您读过查尔斯.舒尔茨的那套花生系列漫画,或是看过相关的影视作品,您应该能感受到作品里面所传递的淡淡的,简单的小情绪,而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每个人心底里原本就有的,也都伴随着我们长大。长大,长大,大家于是长大了,如何去表达感情,待人接物,处世安身,都套路化,形式化,物质化了。诚然,这样的变化本身并没有什么绝然的对错,仅仅都是一种应对社会发展临时产生的适应性。但,当您在看到一个很萌很Q的图画在向你讲述平凡生活点点滴滴时,您心中微微荡起的一丝涟漪其实就是您心底始终安放着的一汪清水。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舍不得放弃自己内心的本真。它一直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唤醒。

我们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经验,来学习“美好”或是接受“美好”的信号的传递。图像是直观有效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而花的作品,比起原创来说,借用的典籍角色本身已经有着温婉的亲和力,同时传递的生活内容,却又是与当前的我们息息相关。红楼系列的小角色们,和穿着华服水袖的花生漫画人物,不仅让真实与美好通过这些槽点满满的中二角色表现出来,而且因为水墨本身的魅力和角色的源处,让每一幅作品,都糅合了几种不同的文化乃至几个不同的时空间。或许读的时候,大家会觉得特别萌,但是呆萌呆萌地却又真切而丝毫不傻气。我想,或许这便是因为,每一幅作品里面,都超越了时间、空间、国界、文化这些限制性因素,真正地映出了我们身而为人的拥有的共性,一种朴实的人性。哪怕有些小脾气,闹些小情绪,也有着更多的小温馨,默拥着更多的小确幸。身而为人的幸福,仔细揣摩,其实就暗蕴其中。

所以说,​我​
作为一个普通人,素民​,唯一能聊一聊的,恐怕只有生活本身。而且是柴米油盐这般最基础的生活了。​然而,这里的文字显然也是抽象过重,俏皮不够,例证全无,何以服人?唯有请亲自去看寒花的画啦~

已经很晚了,新室友还没回来。
今天早上听新室友讲到关于平等与自由的差别。还是其它什么词汇?
结果均等vs机会均等。
一个很棒的描述:一个是高低不同的人,显著差别。一个是高低不同的人,但是给矮个子的人脚下垫上凳子。

但是,忽然想到一点:其实,美国这种国家

。。。。。

什么鬼啊这。。。新室友回来了,结果把自己锁外面了,然后还有门下面的那个弹簧。。。
于是
解锁新技能:解锁了解锁。。。
。。。。。。
囧笑cry囧囧囧
就是一个大囧!!!

唉又想要买书了……

刷书的时候,惊叹到一套东京大学的丛书。想收下仔细读来着。想着说如果新室友可以有空位置帮忙带来,那该多完美…但是人品不能用在这地儿吧…自己还有好多其它书没读完……

好想捶自己……

周记

扶额,一篇新种文章,自己写完了的文章,折腾到现在还没能改完。和老板那里拖了三次了。
给自己一个呵呵哒。
今儿把草稿无论如何做完。其实可能也不会太久。10个小时内?
这事儿完了之后,周一开始,为期两天的committee meeting准备工作。
再呵呵哒一个。
之后qualify。然后期间还得再看看统计。呵呵哒。

对自己无数的呵呵哒。

狂风不动树心中无罪福

刚刚忽然想到,一直说起想要拍一部电影或是写一本书或是翻译一本书,然而这就和做science一样。关键应该是,希望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故事。

解决一个问题?讲述一个故事?抓住问题的本质,才好真正做好一件事情。

真心想要做一份努力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辛苦或是纠结。

9.2

小锦同学即将学成归国。虽然还有几个好消息尚未能完全确定下来,但是毕竟多一些选项总归是好事儿。
可我想说的,不是这方面,而是一些柔性的东西。但是同时也需要夹杂一些自己对自己的反思。
是关于今天的聚会。小锦请了几个要好的朋友,走之前招待一下。于是想到了在纽约的时候,博后师兄招待他的朋友们的一个方式方法。初衷是好的,然而,问题在于大家聚齐之后,没有一个合适的话题可以让所有人都能融起来。每个人都还是自己一个人的状态。这样的招待,在我看来其实很形式化。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对待人际关系方面,会十分慎重,也是十分认真。所以我希望达到的效果,和结交朋友的深度也希望可以尽可能地达到更亲密地程度。诚然,很明显地的一点是,人在长大之后,自我封闭的程度也会随之上升。但是在我与人相处的经验来看,这种冰封并非不可融破。但是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有可能。(当然,溶冰范围其实是有选择性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一个星球,冰封的大陆并不是一整块,而是有好几块。然而最普通的那层其实并不是很难融化)
说了这么多玄乎的。似乎就又不愿意就当时发生的具体现象做更多地记录了。毕竟是亲近的朋友,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我自己对这样的交往有更高的追求而已。于是乎,我就微微意识到一些东西,一些可能自己试图去强加自己的思想和行事到别人身上的模样。但是,显然这里有一个balance,我一方面应该要意识到自己主观上在对话局进行了调控,另一方面也需要观察别人的情绪思路的变化。或许说,他们就宁愿交往停留在那样最表象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无意义的,但是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意义足够的行为。
这个话题可以展开做很仔细的讨论叙述。是对人类的“交流”这一个存在现象进行更深刻地阐述。忽然想到了小sally。回头看看自己,那时候是因为太小呀。其实上天一直都挺中意我的,不是么。
那么,就再努力一把,生活在这里,但是更完满地生活,或是就索性大胆的说,更完美的生活,还在前路。

读后感–与中国打交道

这种认真讲故事的书,给五颗星没什么毛病。
记得不久前在哪儿读到过:心理压力过大,或是有一些放不下的心结,可以用写作的方式来梳理内心。这种树洞理论,其实深得我心,介于我自己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整理一些情绪。可以想象但难以体会到,作为高盛领导人或是美国财长所需要承受的压力该多么大。担当起这种责任,需要娴熟扎实的基础知识,需要日积月累的社交经验,以及精心打点的人系网络。从简历来看一个人始终浅薄。但是鲍尔森周身贴满了的标签毕竟证明了一些东西。
书的看点,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作者自身的态度,既包括他对待中国的态度,也包括了他对待文化交流乃至社会发展的一个态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待生命的诚意,这让人觉得亲近和信服。另一方面,则是在他的眼中的某一个层面的真实。虽然“讲故事”这一行径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主观动作,但如今文字记录的发展,以及叙事技巧,已可以很好地反应作者的意愿(倘若希望表现真实,那么是可以尽可能的做到)
书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重点记载了作者任职财长前后所承办的几件事情,包括SED,鲍尔森基金,以及协助粤海重组,中国公司上市等。而穿插在其中的,则是中国的三届领导人。不同人物的风格跃然纸上,但融汇在具体事件的记录中。行动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各种朴实无华的记录把各个人的功过多少覆盖到了一些。故事重点扣住改革命脉,再穿插以部分工作细节(如中国目前仍未完全褪去的官僚主义色彩,或是执政过程中来自不同利益方的相互制衡),使许多故事发生得很有戏剧性但却并不荒诞。此外,作为财长,但由于工作的需要也提到了一些军事方面的行动。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缝隙,让人可以一窥美国内政的相互平衡和制约。
需要说到的一点是,这样一本书,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视角。更多地从一个领导角度,往下俯视经济全局。这样的视角的确可以给出很多大方向,有着难得的优势。然而每一步路是从脚下走起。由于对基层了解的局限,使得鲍尔森在描写中国地方问题,尤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显得十分单薄无力。对事物发展的走向预判,除了树立目标之外,更得了解自己脚下是什么路什么鞋,这样才能做出相对合理的决策。人类文明发明了经济模式和这样的运作方式,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社会运作有效,让人类前行更加稳妥快速。但是对基层百姓的了解缺失,让很多看似美好的蓝图显得不够着力。相应地,在讨论问题时,美国的基层现象也没有被鲍尔森所讨论到。反倒是在中国领导人的一言一行之中,读者往往可以从那些慎言慎行的行为里读出他们正在努力对整个社会的加深理解并以自己的方式尊重这一整个社会。
不过,这也并不能算是瑕疵。毕竟这样一本建立在国际关系视角的书,在写作的时候应该集中描绘那些它所关注的层面。细节问题仔细剖析的话,那么恐怕这本书还得再写800页吧。那时候,鲍尔森的妻子怕真的要去找些其它事情做了。

周记

开完会回来,有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了。刚刚敲字儿的时候,忽然迟疑了一下,有些分不清是一周还是两周。
想记录一些什么呢???
Zolian是个愣头青,然而耿直得很。那种做事风格,其实说不准我可以学习一些。
日食的魄力依旧未散去,时不时脑子里仍然浮现那一幕如梦似幻的记忆。记忆痕迹模糊起来,倒是让那种魅影更显得诱人了。
想要严格梳理schedule了,下半年就是几场大考试和几篇大论文。
拼到明年或许就会好些了!
就算没能好些,那也不坏嗯。那到时候明年继续拼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