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ry 2019 global public health case competition

大约用剩下的一点力气敲一点东西,然后就打算去睡。

今儿是去Emory听了他们的case competition。 全程一共30支队伍,来自不同的大学。议题大约是:台风来临,应该针对台风做出怎样的预备措施

First-round将30支队伍分成了五个分会场。每个分会场配了两个judges。Judge的份量都挺不错的,各种头衔的中年人们。每个分会场6支队伍,分3+3两批次完成。然后由每个会场推选出一支最优秀的队伍进入决赛轮。这个流程和哥大的安排应该是一致的。

我抵达会场时,听到了其中一个会场的第二批次的三个演讲。以及final round的五支队伍。这儿简单分两部分说一下记忆里的一点儿东西。

首先先谈这个活动的公共卫生主题。因为之前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背景,所以大约听完了两个presentation之后,才大约知道从public policy/health的视野来看,需要去宏观考虑哪些问题,包括education,response,recovery,以及mitigation几个点。然后,每支队伍都试图从中切入了一到两个点,然后重点提出自己的优化方案。即从大框架内挖掘出具体讨论点,引入案例或是发明或是商业模式等等,解构完原议题后进行仔细讨论。

另一个将大问题落实到具体点上的方法,在我所累积听取的八支队伍里,也都纷纷用到了,即:结合地理位置实例。分会场上连着听取了三个日本的案例,包括冲绳岛,东京,和大阪。 但这三个都没进决赛。决赛似乎是早上的第三支队伍(我到会场时在门口看了一会儿),是讲的关西地区作为案例。决赛上另外四个案例地点是:马达加斯加(有约10页appendix,且用得很充分),多米尼加,菲律宾,以及墨西哥。(不清楚是不是有地理位置选址建议或是什么的。。。尚未考究)

总的来说,虽然活动的阵势很大,但是分会场上的实力良莠不齐。我听的三支分会场队伍,讲冲绳岛的那支是个四人队伍,内容还不错,也是该分会场唯一有appendix的。另外两支队伍都是6个人组队,一个是在讲灾后重建时可以采用一种便携建筑(貌似是队长姑娘自己的startup,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是队伍离开之后,裁判们(以及我)认为商业模式和选址有问题)。另一个是讲一种新型的城市绿化花渠。后两者在我看来很有些偷梁换柱的嫌疑(参加其他比赛的东西拿了过来打酱油?),没有能够抓好global public health的主题。事实上他们的创新点,反而让其case分析的方向跑偏了。冲绳队伍的框架方面做得还是很好的,在分析台风来临前,来临时,来临后的问题上都覆盖到了。但是有几处问题:1)做了很多appendix,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在演讲的slides里面充分体现出来,也没有在回答问题时用上,结果也没能有机会去final来用。2)slides做得有些单调。这里的单调,是指美观上来看。其实读phd的我在日常的slides准备上都是大白纸一张,然后求清爽求高效求台下阅读轻松且和口头讲解衔接流畅。然而,在这样的比赛上,slides的美观度/现代化的感觉,还是占有一定分量的(话说科研slides也是能美观的情况下适当美观会更受欢迎的。但是大家通常都没时间(懒得)捣鼓。。。)。冲绳队的policy流程图,是用最简单的 文本框+尖头来完成。十分素,但是不够雅。而决赛的队伍们,每页slide的信息量很充实,但是却不拥挤(bestbuy和Tesla案例那个slides在我看来其实略微有点儿拥挤了。。但或许是我对不同行业的slides了解不足而有偏见)我有录像,回头可以给大家看一下,作为参考。3)在决赛部分,有两支队伍给出了很新颖的思路,及:台风本身的风能可以转化成为发电或是其它能源。然后给出了一定的case设定。这个思路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他们有给出一定的reference来support,然后说这些能源可以辅助诸如医疗设施等等。是个不错的切入点。所以,最后进入决赛的那支队伍,基本上是我在分会场看到的综合情况最好的一支队伍。(但是他们在决赛环节,演讲的时间控制上,做得实在是不尽人意。也可能是因为体力等原因所致)。

第二个部分,就是想要抽离出这个global public health的主题,仅仅谈一下我自己目前对case competition的感受和理解。因为今儿也在会场上用间隙看了一下GameStop的背景知识和问题。
1) 案例分析的题目,怕大多是会出得很宽泛及模糊的。除了我们有可能从举办方处获得信息之外,我们也需要自行挖掘一些背景信息(今次会场上裁判问了很多问题:城市规模,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模式。很大一部分选手居然说:I think, I guess, I assume。至少在科研领域,这种回答是要扣分的。)
2) 各种信息拿到后,需要对各个信息之间存在的明面上或是潜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比如,公司高管的背景和公司的并购发展关系是怎样的。公司的财务状况或是现金流又是和公司的重组有什么样的关系,公司研发收支开销等等。我觉得这部分难度挺大的。我在这方面的经验也很薄弱,但是这部分知识很有意思,很值得去学习和了解。
3) 然后就是案例的社会背景,比如市场,消费人群,消费者教育,竞争对手,流行趋势,政府管控等等。
4) 上述信息数据包括公司/行业 内部状况及 公司/行业 外部状况。然后就开始考虑整合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一些什么什么SWOT分析什么的(这部分是学商业或是学公共政策的人会更专业些,我在宏观分析上或许还是会欠缺很多经验,系统性有待提高)
5) 然后就是针对其中的问题设定策略,并且仔细讨论分析策略的可行性。这部分其实挺难的,因为需要足够多的信息和数据来支持。直接拍脑袋想出来的东西怕是说服力不够,所以得有survey或是experiment来支持。而策略的目的是希望能获得收益(公司就是赚钱,产业就是要发展升级,行政就是要提高稳定性和生命力,科研就是要有funding和paper啊不这个思路跑偏了科研就是要能有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诸如此类云云)
6) 在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之中,应该会存在行业内固有的解决模式。如果能有创新思路,而且不是脑洞过于新奇古怪,而是微微有一丝丝让人觉得小兴奋的东西作为点睛,那么应该就能成为出锅的砂锅全鸭上的香菜(啊,有的人不吃香菜)或是葱花儿或是白胡椒粉。
7) 最后,除了slides之外,演讲的熟练度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其实不需要说得飞快。人均三分钟,三分钟大约就是300单词左右的量。还要语气停顿,甚至和台上台下进行眼神交流等等。所以演讲的准备非常重要。今儿有看到台上的人卡壳儿,不止一次。非常浪费时间,而且非常矬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