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 lie

康德提到了“善意的谎言”这一层面的内容。即,是否该对“坏人”撒谎。这个话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不单单因为这种思考本身的社会实用性,也涉及到我自己一直以来更新的行事逻辑。
在TA的课堂上,我试图给学生传授一些所谓的“生活哲理”。关于lie这个点,我几乎每个学期都提到过。大意是说,大家务必杜绝作弊抄袭等行为;虽然说在生活中偶尔会需要撒谎,比如被人诈骗银行卡密码等等,但是在教室里是不该撒谎的。
那么,在康德的逻辑里,撒谎本身是一件不道德的行为。那么在必要的时候,为了规避行为本身的不道德,康德采取的做法是使用语言陈述中的漏洞,来为自己的本意寻找栖息的空间。
–在任的腓特烈威廉二世不希望再看到这些言论。于是他巧妙的说,将在君主的意愿(存在)下,不再做这类论述等。然后没过几天二世驾崩。康德也(因为君主的意愿伴随君主的离世而不再存在)继续阐述他的理论等。
在桑德尔的书中,把这一行径和比尔克林顿的莱温斯基事件相提并论,一同阐述了所谓的white lie。在阅读过程中,桑德尔的主观倾向并没有特别明显。(当然,我在阅读过程中也并不仔细)但对待克林顿事件还是持否定状态的。
这就很有意思了。什么是真正的中立,neutral,什么是诱导性的中立?

这就把话题转到了,我们在描述一件事的时候,到底是如何陈述自己的倾向的?
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对所谓“中立”的阐述其实可以中和自然表象来讨论。

毕竟地球自身也是一直往同一个方向在转动的。这个倾向性太明显了。却其实鲜有人注意到。

ps,写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写作过程中,思绪千变万化。
写作很难啊。我是指,严肃写作。而不是“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