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的书或许要暂告一个段落。
疫情开始的时候,便想到了这本书。可并没有耐着性子读完。直到近期回国机票确定,才又开始翻出来。马尔克斯之于世人,或真如人评价的“mentor”。而love这一个词,远远超过了男女情爱所描述的内容。
在昨晚刷完了全书之后,内心沉淀了许久。居然夜里的梦境都有着原著的影子。翻到07年有拍过电影,于是一上午把电影也看了一下。“三流的小说拍出一流的电影,而一流的小说往往拍出三流的电影”。记不得是谁说过的这句话,但是在无数作品里都得以证实。但我觉得,电影却确实尽力了。其中的一些画面,居然和自己的想象很吻合。乃至篇末的洒满河道沼泽的金晖,也着实和想象相符。
或是说,这部电影至少努力过了。也与此同时,进一步感受到,光影本身的虚幻和无力。诚然,在成长的一段时间内,光影补足了自己的想象力。但到达一定阶段后,作为最基础的文字,或才能陪着自己走得更远一些。
我吃了根香蕉,决意努力敲下些碎碎念。现在继续写着。
上面所说的“love,远超了男女情爱所描述的内容”。在小说内,任何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描述,都是以爱来维系的。马尔克斯的这部作品,虽然是在以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为主干,但是爱这个词饱含在任何一段相处的关系里。也展现了千姿百态不同的对爱的理解,但是又或者这些理解其实都是相通的。Ariza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和叔父的关系,Feirmina和父亲的关系,和姑妈的关系,和表姐的关系,又及Urbino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和所在的那座城市之间的关系,这些其实都如同枝叶一般,密布在小说内。读者或许在醉心于“这是多么巨大的一棵树”时,是否会留意到,滋养树木的,无论是多大的树,都是衍生出来的枝叶,那些看起来小小的零散的不起眼的枝叶,所供养滋养的。
不过啊,陌生的男女之间,构筑出新的爱,确实和亲属或其它社会渠道结识的方式不同。确实是更困难的。
最近发觉写东西,变得尤其困难。各种思绪都在脑中乱飞。于是非常能理解那些需要靠自律才能逐渐写出内容的作家们。而我又不是作家。纯属兴趣使然。想要坐下去抓捕脑子里闪过的念头,然后还要有理有据地罗列出来。
这或许是对写字的一种误解吧。
那么,我换个方式来说。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其实缔造了无数的虚幻。每一段感情都是一份虚幻。但是这些虚幻层层叠叠,居然也就成了实体。但换言之,每一个泡泡,都是存在的物质。而之所以泡泡会破碎,只不过是因为制造泡泡的材料太low。要不然,试试看用融化了的玻璃,吹出一个大泡泡来。你拿根筷子戳戳看。
所以,在读的时候,其实不要拘泥于其中具体的数字,和具体的事实。任何一部试图去记录真实的虚构作品,往往都需要往里面夹带一些现实的投影。比如说其中的史实,比如说其中的意象。但,relationships,这一艘艘船,其实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如果把人生中的各段情感拟人化,或许就是这样一副光景。执着而又充满幻想,却对世事一无所知的青少年,不知道自己的感情其实是被生理催动着。而饱经沧桑,遍历世事的长者,在磨去生理的外壳之后探知到了心灵的归属后,又往往需要服从于经历过的沧桑世事。这也并无悲剧而言,只是一种人间世态。
乌尔比诺对妻子的爱,之所以说出那样的话,并不是他最爱她,也不是他不爱她。而是,他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他作为极端自律的家伙,也居然就在一个“懂我”的人面前沦陷了。而菲伦提诺的爱则完全出自无知。
好难写啊。
完全写不动啊。为什么呢。因为我也是个人的缘故吧。因为,我其实也不懂吧。就好像是,老师上课给讲了一堆自己其实懵懂的知识。自己其实根本无力去讲述,只能倾听。在读书的时候,只确实有过几次要做笔记。
能写出这样作品的马尔克斯,想来他的生活是幸福的。读的中文译本中,有些翻译,想来也确实是需要重新考究的。不过,译作毕竟就是译作,你也无法去再找到他老人家对峙“您写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想表达joy,还是想表达happy?”
再跳出来一点:这毕竟是生活的参考书,而不是教程。
不写了。
这个blog,1月17号的时候,就锁上一阵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