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或许就是混沌的

我打算从思考”我的自我意识从何而来“切入这篇文字,并以此作为一小段时期的完结,和新时期的开始。

我想,自我意识的形成,来源于对自己意志的判别和使用。或是因为需要向上攀登,所以总是要小心脚下的路径。注意力于是会延伸至双脚的所有者,乃至疲劳的时候,会靠意志和惯性向前迈进。

这有些类似于,对着镜子化妆。过分在意自己妆容的人,前提必然也是需要认识到自己的相貌,同时也该有一个既定的审美标准,无论合理与否。然后借助镜子,基于对自身容貌的意识,构建出通向自己审美标准的桥梁。

这么去看这些自我意识,类同于镜子。但镜子未必是直面的。未必是清晰的。而且,镜子终究是照不出为什么长痘痘的原因。所以,过分强调自我意识,或许是敝帚自珍,乃至固步自封。

毕竟,照镜子时,其实看不到前路。镜子本身会遮挡视线,它也终究不是探路灯。好好洗一把脸是可以让眼神更清晰,但前行的路或许依旧是迷雾且混沌的。

我从一处虔诚的俗家弟子文字里,倒是看到了些有趣的东西。因为佛家讲究着生生世世和轮回,于是那人这么说着:每个人在生活里遇到了问题,如同生了病一样。而上苍其实就一直端着一碗药在人的面前。人或许是没看到,或许是看到了,若是没有喝下去,并没有关系。因为同样的问题,还会再犯,而那碗药还在那里。这生这世,如若不喝这碗药,也没关系,下辈子遇到这样的病症,依旧需要喝药。直至某一天,或是机缘喝下了药,或是顿悟看到了药。于是终于治了病。

且不说轮回,这样的禅语,其实对人性充满了乐观。想来,人类一直有在前行着。这么想来,于是很宽心。

这段话大约是两周前看到,那时候自己忽然意识到:自己努力去在意的人和事,并不都会认真在意自己。而自己向秀酱很认真地表达了在意的点,期望的诉求,并且把内心的感受直观地吐露。但所得到的回应,非但不是认真阅读,反而是很明显地推搡。惆怅冷静之后,猛然间想到:刚认识时,她介绍自己之前的感情,说过使用类似的方法“我知道这样他不开心,我就偏要这么做给他看”。又或者“我知道这么做会让他心里觉得好受,但是我就不愿意。”

这或许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有趣的点,会让人觉得有着油泼辣子一般的吸引力。尤其是,此刻已然保持了距离之后,再回看着,可以对之微微一笑,毕竟是个如此倔强的性格。但,油泼辣子给予的刺激感在是口腔和味蕾,是给享受调味,是一种情趣。而不是治疗伤口的时候双氧水所带来的有益的刺痛。这样看似有趣的点,饱含着孩童般的天真和趣味,溯源时却会发觉或许来自成长的缺失和诉求,而且,讨厌孩子的人,通常自己还没能准备好长大成人。

微笑着,但抿一抿嘴,躲闪开。自己的伤口没必要被如此对待。
海黛或是梅塞苔丝或是瓦朗蒂娜,都不会做出给伤口撒辣油这样的行为。

曾几何时,会觉得“会哭的孩子有奶喝”这句话有几分道理:积极表达诉求,可以有效地获得关注和沟通。但是哭闹和耍泼,自己从小就不会。听过一些人讲起他们儿时上街,如果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便撒娇哭闹。而我,记忆里,和我父母的记忆里,自己从来都是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哭闹过。自己内心一定依然有着很深的渴望,但当自己有了判断,可以权衡自己的珍视,我会看淡且接受,而去给予自己珍视的内容更多的关心。

“会哭的孩子”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可以采纳一些,也是一种有趣的社会方式,但断然不可以过分。也是在前不久读到过,大意是说,成熟就是把自己彻底碾碎后,重新铸造一个自己。有意识地去锤炼和锻造。自己期望的品格,质地,自己要去添加和锤炼。一些方法思想应该要取,一些不适合的要决然剔除。自己是碳质,还是铁质,那或许是天生的。但是可以自己锻造,可以有目的地锻造。

如若这般,理想就有希望铸造而得。那么,在此基础上,再说一说前路。

自我意识增强之后,免不了会因为获得了一定的客观视角,而有意或无意地和社会价值进行比较。原本只是在看着别人,现在又多了看着自己这一行为。如同化妆一样,健身其实也会照镜子。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肤浅到内里,从转瞬即逝到日积月累。而如果看得更周全了些,也会产生期望,而对当前有着多多少少的不满足。

前行路上一定充满了未知。这句话看似很明白,但沉淀下来去思考,许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排斥不确定性。这或许是源自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生存压力,从而让生物有选择地拥有了惰性——毕竟,谁也不知道能否活到明天。而同时,对轮回等概念的期望,其实或也是对“定数”的期待。但这时候,如果要能够勇敢地面对着真正意义上的“不可知”,所需要的心理建设就已然不再是三言两语所能成就的了。

拥抱不确定性,面对前路的混沌,需要的是海明威和大仲马所说的成年人的智慧,综合着就是:

谨慎,耐心,希望

我觉得,许久不写字,现在忽地这样写上一段时间,姑且就也只能先这样。